荆州沙市区:创建涉企发展“四融合”机制 构织公共法律“四服务”网络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03

湖北荆州沙市区“涉企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将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作为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三次调度先行区创建工作,区司法局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突出涉企发展“四融合”理念,构织公共法律“四服务”网络。

一、创建做法

(一)以企业现代化管理和职工权益保障需求为要点,普法宣传促融合

我们坚持“法治为民,打造法治园区”,以企业管理和职工权益为重点,在工业园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园区企业和职工的需求。

一是园区超市免费送法。在沙市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打造综合性、便捷化的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服务站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超市。期间,发放《沙市区惠企政策》1200余份、法律宣传资料1000余份。9月份,在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安装了“互联网无人律师事务所”。确保群众能通过现场点屏一键提交自已的法律咨询和预约办理要求,真正做到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与湖北法网智能互联,保障企业能通过现场点屏咨询或手机在线咨询法律问题,查询律师事务所、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

二是新媒体指尖传法。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由律师在线值班,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指引、矛盾纠纷调处等便利化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和群众零距离。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不定时推送“法治套餐”,切实丰富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律知识。

三是公共场合处处见法。引用法治案例、名人名言、漫画故事、警示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载体,在园区出入口或醒目地段设立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灯箱等宣传阵地,引导园区企业及务工人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在群力大道安装大型宣传牌和法律知识宣传灯箱52个,对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服务网、法律援助途径等广而告之,努力营造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四是专题讲座以案释法。通过举办讲座、以案释法等宣传形式,打造园区“亲清政商馆”,集中组织开展《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专项法治宣讲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学习和运用《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种法治宣传活动7场次,受众达500多人。

(二)以企业风险防范为重点,“法治体检”促融合

以企业实际法律需求为导向,通过上门问诊、集体会诊等方式,为园区企业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法治体检”,分析企业法律风险点,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5月份以来,为35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制定合同3份,转交区法院2件,解答法律咨询11件。

一是法律服务团巡回问诊。整合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资源,出台《关于建立沙市区法律人才库的实施方案》,优选出23名法律工作者,组成企业法律服务人才库。组建园区法律服务团,定期开展“法治体检”。分门别类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清单,通过政务网等门户网站公示清单,方便园区及企业按照清单寻求法律帮助。二是定期开放日坐诊。每周设“法律咨询日”、“公证接待日”等开放性活动,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提供“坐班制”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主动回应园区、企业法律服务诉求,增强企业法治“获得感”。三是法律顾问全覆盖导诊。联合区经信局、沙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导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常态化参与企业章程、重要决策、经济合同审核把关等工作的制度机制,帮助企业防范、规避管理风险。会同区工商联,以“万所联万会”活动为载体,推动商会企业与律师事务所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三)以疏通企业经营堵点为导向,大力惠企促融合

聚焦企业办事的“堵点”“难点”,扎实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惠企政策,确保“减证便民”措施取得实效,减负增效工作落地见效,持续优化惠企政策保企业获得感。

一是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保政策畅通。持续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023年,共清理规范性文件27件,其中继续有效21件,拟修改2件,拟废止4件。二是建立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容错机制保柔性执法。以包容审慎、监管并重、宽严相济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情节轻微、未产生危害后果且能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以减少企业信用“污点”,达到教育预防的效果。编制涉企行政处罚事项“三张清单”,梳理出不予处罚事项141项、减轻处罚事项50项、从轻处罚事项97项并在区政府网站上公示。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保执法质量。在全区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单位开展“执法规范化水平整治提升年”活动,集中整治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改进执法方式,严格执法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促进公正文明执法。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四是开展“十问十帮”“四查四送”服务联系企业活动保企业获得感。尤其是全区政法机关查有关政策落实情况,送政策惠企;查涉企矛盾风险隐患,送点子助企;查企业周边治安环境,送平安护企;查涉企案件办理质效,送服务暖企。包联服务规上企业170家、其他四上企业540家,一月一联系、一季度一走访,受到企业好评。

(四)以纾解企业发展痛点为目标,化解矛盾促融合

实施多元化调解民商事纠纷,鼓励和引导当事人选择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减少企业诉累,提升非诉方式化解纠纷便利度。今年来,通过民调的形式解决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15起。

一是健全调解组织。根据园区企业实际,推进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发挥企业工会职能,妥善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涉法问题。二是开展纠纷排查化解。坚持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聚焦企业拖欠工资、工伤事故、破产倒闭等重点领域,广泛收集矛盾风险信息,准确把控纠纷苗头,建立台账,认真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强的解决措施。三是依法公平公正调处。坚持“依法调解,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园区人民调解组织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涉企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创建成果

(一)线上+线下,法律帮助全方位服务。一方面,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智能化法律服务自助平台设备、新媒体平台、8812348法律咨询热线等进行线上普法宣传,不定时推送“法治套餐”,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便利化法律服务,切实丰富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律知识;通过法治讲座、以案释法、开拓法治宣传阵地、培养“法律明白人”等线下的方式,营造法治氛围,提高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律素养。另一方面,全方位解决法律需求。线上线下均提供“四免一优”法律服务,即:免费法律咨询、免费法律培训、免费法治体检、免费法治宣传、诉讼和非诉讼代理优惠收费。真正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专批成立事业机构法律援助中心,定编5人。今年以来,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3件,其中涉企业职工维权案23件,发放法律援助结案补贴10.6万元。

(二)企业+律所,风险防范全流程服务。由区司法局牵头,联合区工商联、区经信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建立会商协作机制,以服务园区、企业为出发点,以党建为抓手,促使企业和律所深度合作,建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组织律师团队定期为园区企业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法治体检”,分析企业法律风险点,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引导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常态化参与企业章程、重要决策、经济合同审核把关等工作的机制制度,帮助企业全方位防范、规避管理风险。

(三)执法+监督,惠企解难全领域服务。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制定出台涉企行政处罚不予处罚事项、减轻处罚事项、从轻处罚事项“三个清单”,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建立执法监督检查通报制度,对各部门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的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的导向作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督促整改,及时向区纪委监委移交重大问题线索,切实为企业保驾护航。

(四)依法+疏导,矛盾化解全身心服务。聚焦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整合警司联调、劳动仲裁、法院诉前调解等多方调解资源,主动排查、依法化解企业矛盾纠纷,疏导负面情绪,引导矛盾双方依法处理问题,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快速调处,推动市场主体在诉讼前依法高效快捷化解纠纷、解决诉求,从而降低企业因诉讼带来的时间成本、诉讼成本,进一步提升涉企矛盾调处质效,全心全意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区司法局、锣场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参与到园区2家企业破产重组工作,通过法律服务、纠纷调解,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大量服务协调保障,为盘活僵尸企业、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涉企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实惠,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保障,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希望,进一步推动了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指示精神,以坚持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普及化为抓手,推广“四融合”机制,织实“四服务”网络。将创建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全面促进法治和企业融合发展,为荆州市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沙市司法行政力量。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余延平

责编:宋景辉

校对:尹妮子

终审:宋家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猎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猎狐网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