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在坚持: 广艺人文学院毕业展以“艺术+”手段包装“多彩广西”
本网讯 (特约记者:蓝丹 莫小雄/发自广西南宁) 拾艺新八桂,壮美新乡村。4月25日,以“拾艺八桂”为主题的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作品展,在充满邕城烟火气的老南宁. “三街两巷”人民剧院惊艳亮相。现场浓浓的“桂族”味堪称“火出圈”,吸引到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互动,从而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和意义。
据了解,本次毕业展结合三街两巷“三月三”主题文化周,旨在以广艺学子的力量为壮族传统节日打造优质内容,以“艺术+”的手段活化沉寂已久的在地资源,助力广西在地文化推广传播。其不仅充分展现了广艺文产学子的风采,更是广艺学子向社会交出一份写满“广西特色”的精彩答卷,
本次展览共有设有八个展位,囊括了广西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文化、乡村文旅三大领域。这是文产学子们基于学院产教融合、学创融通的培养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使命,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域民族特色。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同学们分成八个团队,深入广西乡村,挖掘利用在地特色产品与非遗文化资源,通过IP塑造、视觉设计等方式,用心打造的八个广西特色本土品牌。于是出现让许多游客十分惊喜的场面——每个摊位都设有摊位展示与互动体验环节,让观众能够触摸正宗老广西文化,感受生态广西、文化广西的独特魅力。
“鲜柑为王”项目
其中,“鲜柑为王”项目依托广西武鸣玻利村皇帝柑产业,秉持“轻送礼+年轻化”的理念,运用“故事+产品”的模式进行产品升级和宣传推广,打造独特的水果品牌IP,解决当地皇帝柑的销路问题,帮助农户“保产增收”,助力产业振兴,从而提质增效,促进当地资源变现。
“研途艺述”项目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研途艺述”项目秉持“劳动教育”与“研学体验”两大定义,依托广西艺术学院的师生资源,立足中国传统耕种文化,采用艺术表现结合“少儿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成功落地两场亲子研学耕种活动,助力推广中国传统耕种文化,打造乡村文旅研学新体验。
“椒小乜”项目
“椒小乜”项目经过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指天椒非遗加工工艺传承现状和当地的民风民情,运用“创意+农产”相结合的模式,为天等县辣椒酱提供产品诊断、品牌形象打造、包装升级优化以及网络营销等创意服务,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指天椒非遗加工工艺的知名度和曝光率,为其注入时代生命力。
“多脉忍冬”项自
“多脉忍冬”项自以德保多脉村野生金银花为农产品助力对象,积极与德保县多脉村村委会沟通交流,融合壮乡民族文化特点,创建振兴特色品牌“多脉忍冬”,共设计出3个系列5套产品包装,及7种文创产品和14幅创意原画,拓宽市场销售维度,创新数字赋能实体营销售卖形式。实现多脉金银花整体销售产业链条优化,全面宣传推广特色品牌。
活动现场氛围火热,各个展位琳琅满目,各有特色。从武鸣皇帝柑到河池月亮饼,从南宁研学到古辣微文旅,文产学子用创意讲述八桂新故事。观众们在展位前流连忘返,聆听项目讲解介绍,参与摊位沉浸式互动体验。他们在漆器打磨中学习非遗工艺、在DIY绘制月亮饼中体验本土特色美食制作、跟随讲解人的脚步感受乡村文旅研学,切身体味传统与现代碰撞而生的非遗新体验。
据悉,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明德尚行,学创融通”的教育理念之下,坚持以竞赛促教学、发挥东盟优势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三大办学特色,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广西艺术学院的文化艺术资源及氛围为依托,以“艺术+”、“文化+”等学科交融模式,系统构建艺术双创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文化产业教学改革。在夯实文化产业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懂艺术、能经营、会管理、善策划”的文化产业管理复合型人才。
田间地头做设计,唱着山歌搞策划。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展览,是一场创意助力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具象呈现,也是一场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表达。毕业展不仅让大众看到八桂大地多彩画卷的绚丽多姿,更看到了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管理专业学子的创意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向社会提供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的新思路、新方向、新创意。
“拾艺八桂”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作品展共展出3天,至4月27日结束。开展当天,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领导和文化产业管理系的师生代表出席了本次展会,共同见证广西文化双创发展的又一高光时刻。
责编:宋强
校对:尹妮子
终审:宋家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猎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猎狐网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