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杨店法庭 司法为民守初心

来源: 猎狐网 2021-05-16

 息县人民法院杨店人民法庭坐落于息县东北部的城乡结合处,法庭下辖面积450平方公里,含5个乡镇,7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17万。

  作为基层法院中的"基层",常年与群众打交道的"窗口",法庭的干警不仅承担了大量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也肩负着群众诉求的"信息员"、政策制度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法规的"咨询员"和为民办事的"服务员"。

  最美基层法庭 青春闪耀法徽

  充实法庭力量

  杨店法庭与路口法庭合署办公,现有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2名,辅警2名、保安1名,干警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是一支真正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队伍。

  庭长张恒,研究生学历,2008年进入息县法院,曾先后在包信法庭、刑事审判庭、执行局工作,拥有多部门工作经历的他审判经验丰富。在法庭中,他如同"家长"一般,关心爱护着年轻干警。法官助理和书记员都是"九零后"。虽然年纪尚轻,但他们法律素养深厚,工作踏实肯干,用蓬勃的朝气和不灭的激情,为基层工作充电蓄能。

  强化后勤保障

  去年以来,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杨店法庭开始了改造建设,小小的院落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整洁宽敞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法庭内,小小的庭院里绿草如茵,古色古香的小亭矗立于繁花之中,俨然是群众歇脚的好去处。另一侧则是一个小小的篮球场,虽地方不大,但设施齐全,足够三五人来一场激情球赛。篮球场旁边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菜地,这里有法庭干警们自己挥舞锄头种植的瓜果蔬菜,自给自足的乐趣,只有辛勤耕耘过的人才能懂得。步入法庭大厅,首先遇见的便是安检仪,安检仪后是正襟危坐的法警,他们是确保法庭安全的坚强防线。

  法庭内按照功能科学布局,改造了诉讼服务区、多功能室、生活区,架设全方位监控系统,并新添置各种办公设备及家具,为干警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生活区域则实现了一人一间房,房间内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卫生间及餐厅都进行了同步改造升级,竭力打造法庭如家的归属感、温馨感。

  化解矛盾纠纷 助推社会治理

  调解贯穿始终

  强化诉前、诉中调解,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调解权利,把调解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在诉前收到当事人的起诉状时,杨店法庭的工作人员便将《诉前调解建议书》送达至当事人手中,告知当事人拥有调解的权利。随后联系人民调解员,借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录制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形式多样的调解。尤其是家事纠纷,通常能够在诉前调解中化解矛盾,避免了家人对簿公堂的局面,在促进平安乡镇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2020年4月27日,杨店法庭成功调解了杨店乡双河村西刘店村民组诉其村民刘某渔业承包合同纠纷一案,得到了多方好评。事情追溯到2005年,彼时的西刘店村村民刘某与村民组签订协议,承包了村里的鱼塘。由于部分村民对协议持异议,双方产生纠纷。乡党委政府及村委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迟迟未能达成一致。西刘店村民组遂与刘某对簿公堂。案件承办人在详细了解案情后感到了压力,这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所涉甚多,双方长期存在矛盾,化解难度大。于是,承办法官多次到实地考察涉案鱼塘情况,了解村民意见,并在现场多次组织双方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双方的矛盾最终得以化解。在法庭主持下,在乡党委政府及村委的参与协调下,历时3个小时的开庭调解,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彻底解决了问题,化解了矛盾。

  调解形式多样化

  案件调解是一门艺术,要根据不同案件当事人特点、涉案地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调解策略,了解纠纷的起因,缓和对立情绪,找准调解切入点,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此外,还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调解。

  家住杨店乡喻庄村的许某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就是多样调解的典型代表案例。许某今年已经68岁高龄了,前不久与同村邻居因几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发生了纠纷。虽都是乡里父老,司法所调解人员也多次参与调解,但问题未得到解决。无奈之下,许某将邻居告上了法院。

  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首先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了庭审。经过原被告的陈述、举证质证、辩论,法官掌握了案件基本情况。考虑到乡俗风情,本着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原则,法官开始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过一番劝解,许某和邻居同意调解。但是双方对争议土地的面积仍存争议。主审法官当即决定结束庭审,与原被告一起前往该争议土地处进行实地测量。经过实地测量,双方对测量结果和重新划定的界限均表示认可。主审法官趁热打铁,席地而坐,在当地村民组和双方亲友的见证下,现场制作调解协议。协议达成后,许某和邻居对调解协议均表示认可,并当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捺印。至此,案件圆满解决。

  调解程序规范化

  两位法官时常告诫年轻干警:程序正当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关键所在。在案件调解中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因为片面追求调解结案率而违反了法定程序。在调解中要切实贯彻当事人自愿原则,做到"划清三条界限、三个尺度,防止三个倾向"。

  在基层法庭里,引起邻里纠纷的往往只是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牵涉邻里之间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轻则伤了邻里和气,结下怨恨;重则矛盾激化,甚至酿成严重后果。杨店法庭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形成"三位一体"调解机制,实现诉前、诉中案件的联调联动,为辖区和谐安宁提供了新思路,走出了一条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取得了显著成效。

  杨店法庭

  司法便民 守护一方百姓

  人民法庭首要的两个字是"人民"。在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杨店法庭结合日常工作,切实把"便民"送到了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的心中。

  "你好,我想立案,但是我现在人在外地,回不去啊。"

  "没关系,您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河南移动微法院进行网上立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4月2日上午,原告李某向杨店法庭打电话咨询立案相关事项,法庭工作人员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网上立案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指导和沟通,远在外地打工并且对微信不了解的李某,顺利完成了网上立案和网上缴费,避免了旅途的奔波与开销。

  建设智慧法庭,推进审判能力现代化,是杨店法庭打造便民法庭的一大利器。如今的杨店法庭,配备有庭审直播系统、文书智能纠错、远程电子签章等应用系统,为法官办案、群众诉讼提供智能辅助,人民群众可以真正体验到互联网司法新模式的"红利"。

  此外,在案件审理中,杨店法庭充分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等程序,利用诉调对接、基层协助执行机制等解决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其中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0%以上,个案审理周期平均为22天,力争在最快的时间内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

  本着"小法庭,大服务"的审判理念,杨店法庭发挥派出法庭的职能作用,坚持巡回审判制度,巡回办案、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当即调解、即时结案,在便民诉讼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打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坚守在办案一线,除了庄重、肃穆的审判法庭,田间地头、乡间小道也是他们常出现的地方。他们奋战在人民法院的前沿阵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作为实现司法为民最直接的窗口,只有法庭的工作做好了,法院的整体工作才有了坚实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才有了可靠的司法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杨店法庭全体干警将鼓足干劲,立足岗位,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来源:猎狐网

责编:宋家臣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349号